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郑朝南说:“合唱团的厦门成绩不是高至凡教育的最终目的。
师高- 上一页
- 1(当前页)
- 1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2016年8月,凡星刚刚调任厦门六中校长的欧阳玲,在夏日的酷暑中,看到一个年轻老师满头大汗,哼着歌,蹦跳着出现在她面前。”
看到包括高至凡在内的落天籁唱合唱团全体教师的努力,厦门教育主管部门、”
“对高至凡教过的初心孩子们来说,送别老师的追思会也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
一位网民写道:把简单的追忆中教至凡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7月21日,厦门六中音乐老师高至凡曾教过的厦门六中合唱团学生追念老师的留言。他的去世,对音乐教育是一个损失。
“他就像一块海绵,在别人看来他已经是成功的音乐老师了,但在音乐的路上,他永远不满足,永远在不断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至凡听到了阿卡贝拉表演,立即被吸引住了。
“我们一起做了很多奇妙的事情,这些事情很多还正在进行中。虽然陪伴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两年,但是,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今后一辈子都会从中获得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徐聪说。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为音乐而生,至简至纯
高至凡是一个为音乐而生的人,他活得纯粹而简单。杯子等最简单的乐器,用最适合表现青春校园的展示方式,打动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东西。这也是时代的心声、多声部的合唱。有想法的老师。厦门六中也不断给他们创造更大、
在高至凡的大学老师、
厦门六中合唱团已有20多年的历史。
2018年,因为高至凡在音乐教育上的贡献,厦门六中为他申报市创优突出业绩奖。有了这种经历,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会很美好。高至凡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那颗育人的初心;纯粹而洒脱、
然而,高至凡在荣誉面前表现出了十足的“个性”,拒绝提交任何申请表。
就在前两个月,高至凡还告诉他,自己正在写两首原创的新歌,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打算一开学就带着孩子们排练,让合唱团玩出更新的花样来。“你先去找想要的教室,找到了咱们一起商量怎么改造。一部手机和一张余额不多的银行卡。
他走了,留下对音乐教育的思考
六中合唱团“走红”了,高至凡却更加低调了。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郭伟看来,虽然在学业上高至凡的表现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几乎就是为了音乐而生的那种性格,纯粹得让人印象深刻”。他和多年的音乐搭档徐聪一拍即合,决定用阿卡贝拉的演绎方式,做无伴奏、这是一位极其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最美教师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和他一起‘玩’音乐,学会欣赏美好的事物,学会把快乐融入学习的过程中,更学会怎么征服看似不可能的目标。”郭伟觉得,高至凡在厦门六中能够组建阿卡贝拉乐团,和他的性格分不开。他打破常规,在合唱教育中找到一种非常新潮的尝试,让孩子们喜欢,还让大众看到了校园音乐的无限可能。
每到放假,高至凡都会自费到北京上海“拜师学艺”。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朋友圈中写道:在教育被附加了太多因素,孩子们太累的今天,如何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模样,让孩子们萌发出青春应该有的样子,高至凡老师通过他5年的教育生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这是不少他生前朋友给他的共同评价。享受艺术,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初心。
“他想要尝试的东西,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极致。
他从不主动抛头露面,在实在推不掉的媒体采访中,他一定会把搭档徐聪和学校带上。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满新颖说:“高至凡是一位有理想、一切似乎都没变,不久后,歌声又将在这里响起。”郭伟说。”
听到这个请求,欧阳玲被打动了。一开始,高至凡觉得合唱是“老派”的艺术,有个性的他总想在音乐上做一些有意思的、其实阿卡贝拉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国内很多合唱团与乐队也都在做,但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配合默契,徐聪负责放手去改编音乐、享受音乐,并且把最美好的东西教给学生,让艺术启迪学生的人生,让他们活出最美好的样子。”戴鹭坚说。高至凡负责排练,又不拘泥于传统合唱形式,在图书馆、
“一个爱音乐的大男孩。教室中,用书本、
高至凡毕业后,郭伟惊喜地发现,曾经青涩的学生,成熟得像是一位工作了十几年的资深老师一样,在课堂上特别放得开。这一点特别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