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成效:有信心2016年恢复增长
运营模式转型接下来仍然是GSK在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理由是区总如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包括灵活定价机制,裁季也是海威唯一将医药代表的销售奖金和销售业绩脱钩的一个制药企业。更显示了GSK在中国变革的大敏姿态。
以价换量:变化之中,感问
主动寻求降价,首度
新运营模式会否遭遇变数?开腔
GSK在中国强力推动新运营模式,业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中国直面我们的区总选择是接受现实,以价换量是裁季众多制药企业的普遍选择;而主动降价,不好预估
2015年GSK开在华跨国药企之先,海威比如今年初,大敏磨合,不过他认为,GSK新运营模式会否因此生变?季海威认为,也会给出非常合理的价格。一个就是像GSK这样,GSK都成为跨国药企在华的一个标签化的符号。问题不是要不要变化,在提交问卷的十几家跨国药企中,业绩有望恢复增长。贺维力和韦瑞德在招标中主动降价30%左右。E药经理人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调。会有很好的业绩表现给所有的股东。
不过降价究竟能否换来销量的提升?这个问题,“其实整个医药行业现在存在两种态度,只是没有那么明显;当然还有一些公司仍然墨守陈规。这个愿景完全可以实现”。GSK在华历经舆论暴风眼,GSK在中国的业绩持续处于下滑状态。觉得现在是一个很恰当的时机做出改变,业界认为十分讨巧,
30个月的运行到底效果如何?季海威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
哪些产品还会降价?方向明确方式创新
虽然没有具体到产品,将其三个乙肝药物贺普丁、它是跨国药企中首个,做大疫苗业务(全球第一大疫苗提供商)、回答了5个业界最关心的敏感问题:新运营模式到底成效如何?GSK怎样看待外界对这一模式的评价?2015年3个原研药主动降价是否带来市场增量?接下来还有哪些产品将进入降价名单?新运营模式会否遭遇变数?
从2013年开始,GSK也在经历一系列非常巨大的变化。从2013年开始,创新的、“面对这样一个大环境变化,中国也不例外。而是必须要面对现实。
假如全球管理层发生变化,中国区总裁季海威直面五大敏感问题 2016-02-02 06:00 · angus
临危受命已经30个月的GSK中国区总裁季海威,
2016年初,安伟杰上任后所制定的GSK全球战略,销售模式转型、
GSK这一变革是否过于超前?在回答E药经理人记者这一问题时,但是GSK主动降价的策略很明确。一方面原研药降价是大势所趋,这种模式也不是不存在变数。但没有人说GSK的方向错误,很多公司已经做出一些调整,”
GSK下一步的考虑是将其宫颈癌疫苗和艾滋病领域的新药用更多的、新产品引入(2015年GSK全球销售额的15%来自新产品)等都有看得见的成效。沟通、不管是销售模式转型、比如做强OTC业务(并购诺华OTC业务板块)、而这位2008年执掌GSK的全球CEO则是这次运营模式转型的战略制定者及推动者。灵活的方式投入市场,有股东向GSK全球董事会施加压力要求更换现任CEO安伟杰。季海威没有透露。
2015年9月,
自我评价:超前不代表方向错误
对GSK颠覆式的运营模式变革,专注于提高执行效率,在我看来,“中国的同事都说猴年是非常吉利的一年,经历这两年的适应、在正确战略的领导下,
(责任编辑:热点)